一、如何理解“补短板”“锻长板”
1. 补短板:指突破产业链中依赖进口或技术瓶颈的环节。例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解决“卡脖子”问题。
2. 锻长板:指巩固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既有优势,通过技术迭代或市场拓展强化竞争力。例如,主导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供应商。
3. 填空白:指填补国内或国际技术、产品、标准的空白领域,如开发首台(套)重大装备或首创性技术。
二、如何证明“补短板”“锻长板”作用
1. 主导产品符合关键领域:企业主导产品应属于工业“六基”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符合国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需求。企业需在申请表中如实填写主导产品所属领域,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产品检测报告、认证证书等。
2. 与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合作:企业需与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或关键企业建立长期稳定配套关系,可通过提供与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订单合同等佐证材料来证明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市场占有率:企业需如实说明市场占有率,暂无需提供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上年度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证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对相关数据进行核验,以证明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体现其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补短板、锻长板作用。
4.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企业应具备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拥有与主导产品相关的I类知识产权,如国内或海外发明专利、集成电路设计布图等,并在申请表中如实填写知识产权数量等信息,以证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支撑作用。
5. 参与制定标准: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应提供相关标准发布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以展示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技术引领地位,证明其在推动产业标准化和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方面的贡献。
三、撰写自证说明的三大技巧
1. 紧扣政策关键词:在描述中高频使用“关键基础技术”“产业化应用”“进口替代”“产业链安全”等术语,突出与政策要求的契合度。
2. 数据量化成果:
技术指标对比(如精度提升XX%、成本降低XX%);
替代进口规模(如年替代金额XX万元);
产业链配套覆盖率(如占某龙头企业采购量的XX%)。
3. 逻辑闭环:自证说明需与佐证材料一一对应。例如,提及“替代某进口产品”时,需附上该产品的进口报关单、替代后的客户验收报告。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创新型到国家级如何晋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