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依赖质押融资突围,会否陷入“以知识产权换生存”的恶性循环

2025-06-25 15:10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盘活无形资产、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正被众多中小企业寄予厚望。根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政府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旨在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然而,当中小企业将质押融资作为突围的唯一路径时,是否会陷入“以知识产权换生存”的恶性循环,值得深入探讨。

  一、中小企业依赖质押融资的现实困境

  (一)传统融资渠道受阻

  中小企业因规模小、资产轻、抗风险能力弱,在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中面临较高门槛。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较大型企业高出约3个百分点,致使金融机构放贷更为谨慎。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凭借其“轻资产”属性,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选择。

  (二)政策驱动下的融资倾向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部分地区还对企业给予贴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政策红利的释放,进一步刺激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融资筹码。

  二、潜在恶性循环的形成机制

  (一)知识产权估值虚高风险

  当前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和专业评估机构。企业为获取更多融资,可能与评估机构合作高估知识产权价值。若后期经营不善无法偿还贷款,金融机构处置质押的知识产权时,往往因市场认可度低、变现困难,导致企业面临知识产权流失风险。

中小企业依赖质押融资突围,会否陷入“以知识产权换生存”的恶性循环

  (二)创新动力被削弱

  过度依赖质押融资可能使企业将重心放在短期资金获取上,忽视研发创新。企业为维持质押物价值,倾向于延续现有技术路线,避免高风险的创新投入。长此以往,企业技术竞争力下降,知识产权价值随之降低,陷入“融资—消耗知识产权—再融资”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因失去核心技术而丧失市场竞争力。

  (三)法律纠纷与信用危机

  当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易产生法律纠纷。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金融机构有权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处置。若处置过程存在争议,不仅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进一步加剧融资难度,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三、破局之道:理性融资与创新发展并重

  (一)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政府应推动建立科学、统一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培育专业评估机构,加强行业监管。鼓励金融机构与专业评估机构合作,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评估准确性和透明度,降低估值风险。

  (二)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

  中小企业应避免单一依赖质押融资,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可利用政府产业基金、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等渠道获取资金;同时,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商业信用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需坚守创新核心地位,合理规划融资资金用途,确保研发投入稳定。例如,将质押融资所得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提升知识产权内在价值,实现融资与创新的良性互动。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