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形资产”到“融资利器”: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融资的路径探索

2025-06-19 16:55

  在知识经济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利作为企业核心无形资产,其价值挖掘与高效利用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突破融资瓶颈的关键。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4868亿元,同比增长16.8%,充分彰显专利资产盘活的巨大潜力。

  一、政策支持为专利资产盘活筑牢基础

  国家及地方层面持续出台政策,为企业盘活专利资产提供制度保障。《“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地方实践中,深圳市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生的损失给予最高70%的补偿;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构建“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助力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5000余万元。这些政策举措显著降低了企业盘活专利资产的风险与成本。

  二、专利质押融资:最直接的价值转化方式

  专利质押融资是企业将合法拥有的专利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方式。成都明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核心专利技术质押,成功获批海关税款保函额度,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需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1.专利价值评估:确保专利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前景,定期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向金融机构展示专利的技术领先程度与商业潜力。

从“无形资产”到“融资利器”: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融资的路径探索

  2.金融机构选择:不同金融机构对专利质押融资的政策、评估标准和贷款额度存在差异,企业应对比各机构产品,选择与自身需求匹配的合作对象。

  3.风险防控: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关注专利技术更新迭代与市场变化,避免因专利价值贬损导致融资风险。

  三、专利转让与许可:多元化的价值实现途径

  (一)专利转让

  专利权人将专利权转让给他人,通过一次性交易获取收益。适用于短期内急需资金,且专利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不高的企业。企业需做好市场调研,参考同类专利交易价格,结合研发成本与预期收益合理定价。

  (二)专利许可

  在不转移专利所有权的情况下,允许被许可方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实施专利技术,企业收取许可费用。这种方式既能获取长期收益,又能保持对专利的控制权。例如,部分科技型企业将新技术专利许可给国外企业,实现技术影响力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企业在许可过程中,需明确许可范围、期限及费用支付方式,通过合同保障自身权益。

  四、创新模式:专利证券化的探索与实践

  专利证券化是将一系列专利打包,以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进行融资,能将专利未来价值提前变现。但该模式涉及复杂金融操作与法律问题,需企业与专业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紧密合作。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