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押 “陷阱” 揭秘:这3类知识产权看似值钱,实则难获银行认可

2025-06-05 14:40

  在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当下,专利质押凭借盘活无形资产、降低抵押门槛的优势,成为众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新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专利都能顺利转化为银行认可的质押标的。据行业数据显示,因专利资质问题导致质押融资失败的案例中,超 60% 集中于三类看似 “高价值” 的知识产权。

  一、未授权或不稳定的专利:法律风险暗藏 “雷区”

  (一)典型误区:以 “专利申请” 代替 “授权专利”

  部分企业将尚未获得授权的专利申请,或处于审查异议期、无效宣告程序中的专利,作为质押标的提交银行。

  (二)银行拒贷逻辑:法律风险不可控

  银行评估专利质押时,首要关注其法律稳定性。未授权专利存在无法获得证书、被驳回的风险;处于无效宣告程序中的专利,可能因权利归属争议或技术瑕疵导致专利失效。一旦专利失效,质押物价值归零,银行将面临债权无法保障的困境。

  (三)应对策略:

  1.优先选择已授权专利:确保质押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且剩余有效期不低于融资期限。

  2.规避权利争议专利:提前通过 “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核查专利是否存在无效宣告请求、权属纠纷等异常状态。

  二、“沉睡型” 专利:技术价值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典型误区:高估 “储备专利” 的质押价值

  部分企业将大量未产业化、未投入市场应用的 “储备专利” 用于质押。

专利质押 “陷阱” 揭秘:这3类知识产权看似值钱,实则难获银行认可

  (二)银行评估标准:技术价值需 “看得见摸得着”

  银行对专利质押的技术价值评估,核心关注市场转化能力。专利需具备明确的应用场景、产业化路径及收益预期。

  (三)应对策略:

  1.聚焦高转化潜力专利:优先选择已实现产业化、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专利,如已量产的明星产品核心技术专利。

  2.补充市场证明材料:提供专利技术的检测报告、销售发票、合作协议等,佐证其市场价值与盈利能力。

  三、“边缘性” 专利:技术壁垒低且替代性强

  (一)典型误区:混淆 “数量优势” 与 “质量优势”

  部分企业以专利数量多作为质押优势,将大量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技术含量低的发明专利组合质押。

  (二)银行风控逻辑:技术壁垒决定变现能力

  银行评估专利质押时,着重考量专利的不可替代性与竞争优势。发明专利因需经过实质审查,技术创新性与稳定性更高;而实用新型专利(仅形式审查)和外观设计专利,易因技术改进或设计迭代失去价值。

  (三)应对策略:

  1.筛选高含金量专利:优先选择发明专利或具备核心技术的实用新型专利,避免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导的质押组合。

  2.突出技术不可替代性:在融资材料中,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独特性、行业地位及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增强银行对专利价值的信心。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