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技术改造政策迎来新一轮升级。在《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通知》(粤工信函〔2025〕12号)及相关配套文件中,“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成为关键词 ,标志着广东正加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深度转型。
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准确把握政策风向、聚焦重点领域、对接优先支持方向,将成为提升技改项目申报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将从最新政策出发,解析2025年广东技改的重点导向,并梳理哪些类型的企业更受政策“偏爱”。
一、政策主线明确:“智能+绿色”成技改主旋律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已成为产业升级的两大核心路径。而广东省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在新一轮技改政策中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两个方向的支持力度。
1. 智能制造:以数字化赋能生产全过程
政策重点支持:
- 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建设;
-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
- MES、ERP、PLM等工业软件集成应用;
- 基于5G、AI、边缘计算的智能制造场景落地。
政策亮点: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人工成本降低。
2. 绿色制造:推进节能降耗与循环利用
政策重点支持:
- 清洁生产工艺改造;
- 高效节能设备及能源管理系统建设;
-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排放监测与管理;
- 绿色产品设计与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
政策亮点:对符合“双碳”目标的技改项目给予优先评审、提高补助比例。
二、哪些企业更容易获得优先扶持?
虽然技改政策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但在实际评审过程中,以下几类企业往往更具优势:
1. 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强度高、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改项目评审中更受青睐。
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因其专注于细分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常被列为技改重点支持对象。
3. 聚焦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的企业
尤其在以下方向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 实施智能装备升级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推动节能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或碳足迹管理;
-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并取得相关认证(如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4. 具备产业链带动效应的企业
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实施技改项目,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如何抓住政策红利?企业申报建议
面对政策导向日益清晰的趋势,科技企业在申报技改项目时,应主动对接“智能+绿色”双轮驱动战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与政策契合度。
1. 提前布局,科学规划技改路径
建议企业在年初即启动技改项目调研与策划,结合自身技术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清晰的技改路线图。
2. 强调技术先进性与成果转化能力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突出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增强专家评审认可度。
3. 注重材料撰写的专业性与逻辑性
一份结构清晰、数据详实、表述专业的申报材料,是赢得评审关注的关键。建议围绕“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了有什么效果”展开叙述。
4. 积极对接属地产业政策
不同地区技改支持侧重点略有差异。例如:
- 广州、深圳侧重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
- 佛山、东莞注重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 中山、珠海等地则聚焦绿色能源、环保材料等领域。
企业可根据属地产业特色,精准选择申报方向。
四、申报评分表:这些指标决定你能拿多少补贴
2025年新版评分体系(百分制)
- 智能维度(40分)
- 数控化率(15分)
- 工业软件渗透度(10分)
- 数据采集分析能力(15分)
- 绿色维度(30分)
- 单位产品碳排放(12分)
- 废旧资源利用率(10分)
- 清洁能源占比(8分)
- 经济维度(30分)
- 投资强度(10分)
- 预期增收率(10分)
- 就业带动效应(10分)
※ 总分≥85分可获顶格补贴
五、结语:政策窗口已开,抢占先机正当时
随着“智能+绿色”双轮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广东省技改政策正朝着更加精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把握住2025年的政策窗口期,提前谋划、科学申报、精准对接政策导向,才能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一轮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中脱颖而出。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广东技改新政:设备奖励+金融贴息双重叠加,企业如何最大化收益?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