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智造崛起!高新技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角色解析

2025-06-09 11:02

  近年来,惠州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加速迈进,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新企业”)成为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惠州高新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同比增长25%,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占比超60%。在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战略下,惠州如何依托高新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惠州智造崛起!高新技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角色解析

  一、政策加持:数字化转型成惠州高新企业发展新引擎

  2024年底至2025年初,惠州市接连出台多项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文件,包括:

  《惠州市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

  《惠州高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这些政策明确提出:

  •   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   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智能制造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
  •   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申报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1. 数字化专项补贴,支持企业升级

  技改补贴: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助(惠州市工信局《2024年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云服务补贴: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中小企业,可申领50%上云费用补贴,上限20万元。

  标杆奖励:获评省级“灯塔工厂”“智能车间”的企业,额外奖励50-100万元。

  2.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降低转型门槛

  惠州已建成“惠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提供智能制造咨询、工业软件测试等服务;

  联合华为、腾讯等企业,在仲恺高新区部署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助力企业低成本接入数字化解决方案。

  3. 人才培育计划,解决数字化人才短缺

  惠州联合高校设立“数字工程师”培训基地,每年培养超2000名智能制造人才;

  高新企业引进AI、大数据等领域高端人才,可享受最高30万元安家补贴。

  二、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引领“智造”新模式

  根据惠州市统计局 和工信局 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惠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4200家,其中超七成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在推动“惠州智造”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

  以德赛西威、华阳通用、TCL华星光电 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布局智能制造产线,引入机器人装配、AI视觉检测、MES系统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产品良率与生产效率。

  例如,TCL华星光电惠州工厂通过部署全流程数字化系统 ,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链路可视化管理,生产周期缩短了近30%。

  2.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构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提升协同效率。

  如雷曼光电 在惠州建立的LED智能制造基地,通过自建工业云平台,实现了设备远程监控、能耗管理、订单调度等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服务。

  3. 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也在探索数字化驱动下的绿色制造路径。

  例如,比亚迪电子惠州基地 通过引入能源管理系统(EMS)、智能照明、光伏储能等技术,打造了“零碳工厂”样板间,为区域企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转型方案。

  三、区位优势+创新生态,助力高新技术企业腾飞

  除了政策和企业自身努力,惠州的区位优势与创新生态也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1. 承接深圳数字产业外溢

  华为(深圳)与惠州仲恺共建“智能终端联合实验室”,推动芯片设计、智能硬件开发;

  2024年超100家深圳科技企业落户惠州,其中30%为工业软件、自动化设备供应商。

  2. 科研平台集聚,助力技术攻关

  惠州近年来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如:

  中科院自动化所华南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惠州校区

  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这些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还帮助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3.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惠州持续推进5G网络覆盖、数据中心建设、云计算平台部署,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底座。

  目前,惠州已建成多个大型数据中心,5G基站覆盖率超过90% ,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等场景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保障。

  四、挑战与对策:数字化转型的“惠州经验”

  1. 中小企业“不敢转”?——政府兜底+标杆引领

  惠州推出“数字贷”贴息政策,企业数字化贷款可享3年50%利息补贴;

  组织TCL、德赛西威等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转型案例,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2. 技术“不会用”?——服务商联合赋能

  引进西门子、树根互联等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数字化诊断;

  在惠阳区试点“共享数字工厂”,中小企业可租赁智能生产线。

  五、未来展望: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标配”

  1. 2025年目标:全市高新企业超4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突破8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未来,惠州将继续加大在智能制造、工业软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2. 新兴赛道: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惠州正加快引进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企业;

  工业元宇宙:依托VR/AR技术,构建虚拟工厂培训系统。

  结语:智造时代,谁先转型谁领先

  “惠州智造”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高新技术企业主动求变、政策精准发力、市场环境成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引领者和推动者。

  未来,谁能更快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惠州,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的理想热土。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