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意见》(国科发火〔2024〕41号),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增设“智能化改造专项加分”,明确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含设备、系统、研发)占总研发费用比例≥30%的,可额外获得最高5分的加分。
一、智能化改造投入核算核心规则
(一)智能化投入的三大核算范围
设备升级:智能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终端等硬件购置/租赁费用;
系统开发:MES(制造执行系统)、数字孪生、AI质检系统等定制化软件开发费用;
研发适配:为智能化改造配套的工艺创新、数据建模等研发人工成本。
政策依据:
“智能化改造投入包括直接用于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设备、系统及配套研发费用,需提供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及技术适配性说明。”(摘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2024年版)》附件7)
(二)加分门槛的“双30%”要求
投入占比:智能化改造投入额 ≥ 总研发费用的30%;
成果关联:智能化改造相关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 ≥ 科技成果转化总数的30%。
二、评分逻辑:智能化改造如何撬动 30% 加分项
(一)研发费用结构优化(影响 20% 评分)
政策依据: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符合要求,其中境内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 60%。"(《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点:
① 将工业机器人采购(如库卡 KR 1000 Titan)、数字孪生系统开发(如 ANSYS Twin Builder)、智能检测设备(如基恩士 3D 视觉检测系统)等投入计入研发费用。
② 委托外部研发的智能化项目(如 MES 系统开发)需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备案,按 80% 比例计入研发费用。
风险提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因将设备维护费用计入智能化改造研发项目,被要求调减研发费用 520 万元。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影响 30% 评分)
政策依据: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等,需提供产品销售合同、技术参数证明等材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点:
智能化改造项目需形成专利 + 产品双重成果链。例如,某机床企业通过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智能化改造" 项目,申报发明专利 3 项,新产品年销售额达 1.2 亿元。
建立智能化改造成果台账,包括设备升级验收报告、工艺优化对比数据、客户验收单等。
典型案例:苏州某电子企业因未提供智能化设备与产品关联性说明,科技成果转化得分被扣 12 分。
(三)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影响 20% 评分)
政策依据:
"企业需制定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与国内外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点:
搭建智能化研发管理平台(如华为云 WeLink),实现研发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与高校合作开展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如清华大学 - 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提供合作协议及资金支付凭证。
加分项:参与制定智能制造行业标准(如《工业机器人编程接口规范》)可额外加 2 分。
(四)企业成长性(影响 20% 评分)
政策依据:
"企业成长性指标包括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需提供近三年财务报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点:
智能化改造项目需体现降本增效数据。例如,某家电企业引入 AI 质检系统后,产品不良率从 3% 降至 0.5%,年节约成本 800 万元。
建立智能化改造 ROI 分析模型,量化投入产出比(如设备投资回收期≤2 年)。
风险提示:某企业因未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智能化改造投入,被认定为 "研发投入结构不清晰"。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