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维护的注意事项
(一)及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发科〔2016〕32号)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格有效期内,累计两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表,将被取消高企资格。企业不仅要填报“年报”,还需要填报“季度报”、“半年报”等,填报的政府系统包括科技厅、科技局、统计局等。填写报表时,需确保以下数据符合要求:
1.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低于60%。
2. 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10%。
3. 境内发生的研发费用总比例不低于60%。
(二)研发活动与费用管理
1. 研发立项规范化:每年需制定研发项目计划,撰写立项报告,建立研发费用专账,确保费用归集符合《高企管理办法》要求。近三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需根据收入规模分层达标(收入≤5000万元,占比≥5%;5000万-2亿元,≥4%;>2亿元,≥3%)。
2. 加计扣除合规性:研发费用需在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如实填报,并与辅助账、火炬统计系统数据一致。
(三)知识产权持续布局
数量与质量双重要求:每年需新增至少5项知识产权(建议以发明专利等Ⅰ类为主),且需与主营业务技术领域高度相关。三年复审时,Ⅱ类知识产权(如实用新型)仅限使用一次,需提供近三年新授权证明。
(四)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与成长性
高新产品(服务)收入占比需连续三年不低于60%。
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需保持正向趋势,避免因“成长性得分”不足影响复审。
(五)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
建立研发人员名册,确保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10%,社保缴纳记录完整。
避免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环境违法记录,否则直接取消资质。
二、三年复审关键指标变化与应对策略
(一)复审标准趋严,等同于“重新认定”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复审时需提交近三年技术创新报告,并重点审查以下指标:
1. 研发活动持续性:核查三年内研发项目立项、费用投入及成果转化记录,要求研发活动逻辑连贯、证明材料完整。
2. 知识产权核心性:强调知识产权对主营产品的“核心支持作用”,需提供技术关联说明及产品应用证明。
3. 数据一致性:火炬统计、税务申报、审计报告等系统中的研发费用、收入数据需严格一致,差异过大将触发现场核查。
(二)新增“动态监管”要求
2023年起,多地采用大数据比对和实地检查结合的方式,重点排查以下风险:
1. “突击式”知识产权申请:近三年知识产权集中授权且无实际应用的情况可能被认定为“非自主研发”。
2. 研发费用“虚增” :费用归集范围不合规(如行政人员薪酬计入研发费用)或辅助账缺失的企业将被重点审查。
(三)应对策略建议
1. 提前1-2年规划复审:按《工作指引》要求自查研发占比、知识产权数量等硬性指标,及时补足短板。
2. 强化材料逻辑性:确保研发项目、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高新产品收入之间的证据链闭环,避免材料孤立。
3. 关注政策动态:例如2024年部分地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作为复审辅助条件,建议同步申报以提升合规性。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企业上市前为什么要先完成高企认定?科创板申报有哪些关联优势?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