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东省积极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与认定工作,旨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依据《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管理办法》,认定聚焦于细分产品市场的长期专注度、全球领先的市场份额、强劲的持续创新能力等关键指标。产业集群作为广东制造业的显著特征,为单项冠军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然而,在追逐单项冠军的道路上,产业集群所带来的优势也潜藏着转化为劣势的风险,尤其是在细分领域深耕过程中,企业易陷入一些认知与实践误区。
一、产业集群下细分领域深耕的优势惯性陷阱
产业集群赋予企业成本优势、技术溢出效应与完善的产业配套。在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时,部分企业过度依赖这种优势惯性。一方面,在成本控制上,单纯依靠集群内低价竞争策略维持市场份额,忽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上的“搭便车”心理作祟。集群内知识、技术传播迅速,部分企业不愿投入大量资源自主研发,而是等待其他企业创新成果外溢。《管理办法》强调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原则上达到3%以上,过度依赖技术溢出的企业难以达标,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参与标准制定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削弱在细分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二、市场同质化竞争与细分赛道锁定风险
产业集群内企业高度集中,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广东玩具产业集群中,众多企业集中于中低端玩具制造,产品功能、设计相似。当企业瞄准单项冠军认定,在细分市场选择上易扎堆热门赛道。如在智能玩具兴起时,大量企业涌入,却缺乏对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分析。这不仅加剧同质化竞争,还可能导致企业在热门细分赛道过度投入,忽略自身优势领域的拓展与深耕。
长期处于同质化竞争,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难以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与品牌建设。同时,一旦热门细分赛道市场饱和或竞争格局固化,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而制造业单项冠军要求企业在相关细分产品市场拥有较高市场地位与份额,同质化竞争与错误的细分赛道选择,使企业在认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脱颖而出。
三、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与新兴技术转型困境
产业集群发展往往形成成熟的技术路径与生产模式,企业易产生路径依赖。在广东省传统制造业集群,如纺织、家具产业中,企业长期沿用传统工艺与生产流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兴起,这些企业在向智能制造转型时面临重重困难。
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需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传统产业集群企业若不能及时突破路径依赖,拥抱新兴技术,将在技术水平上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例如,传统纺织企业若不引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设备,无法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个性化定制,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也将逐渐丧失,与单项冠军认定标准渐行渐远。
四、区域协同失衡与产业链整合难题
广东产业集群分布广泛,区域协同发展对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强做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中,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协同失衡。在单项冠军培育过程中,珠三角企业凭借资源、技术优势占据主导,粤东西北企业发展受限。如在电子信息产业,珠三角企业掌控核心技术与高端制造环节,粤东西北多从事低附加值加工业务。
此外,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整合不足。部分企业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缺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意识。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制造商沟通不畅,导致零部件研发与整车需求脱节。而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鼓励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区域协同失衡与产业链整合难题,阻碍企业在细分领域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影响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提升。
科泰集团(https://www.gdktzx.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